日前跟一個印度人聊天的時候,他提到曾經有人說過,研究生的生活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Apartment」和「Department」,「Adviser」和「Budweiser」,生活除了系館宿舍老闆和啤酒之外,就沒有其他的東西了,生活相當地單純。而我由於對啤酒不感興趣,所以更益加單純了。而我來到這裡後,就很少參加其他的課外活動,除了個人資質弩鈍,得花較多時間在課業上外外,也有可能因為我們是兩個人,所以去參加其他活動的動力就比較小,頂多偶爾去一個活動,但由於間隔時間往往相距太久,所以別人都不會記得我,久而久之,我就變成「隱藏人物」了,就是那種大家知道好像有這麼一個人,卻從來不記得他長什麼樣子,或是從來都不知道還有這個人的存在一樣。

來這邊唸書的學生有三種(應該去哪都只有這三種啦!),單身、結婚無小孩和結婚有小孩,通常後兩種參加活動的機會較小,尤其是最後一種,但是有小孩的人自然而然會形成一個小社群,畢竟他們的話題跟其他人已經是南轅北轍了。而結婚無小孩的人,又可再細分為兩種:兩個都是學生或有一個是F2(簡言之就是來陪讀的那種)。若有一個是F2,大部分反而會更積極參與活動,因為通常來陪讀的人日子會很無聊,當然有活動就會鼓吹另一半一起去參加。像我是屬於兩個都是學生的那種,但是因為姿云念的管院和其他學院的行程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考試的時候我們放假,我們放假的時候他們考試,從來沒有重疊過,所以他通常無法參加其他大部分人會去的活動,最後我也都因為懶或不想一個人去就沒去了,參與活動頻率應該是所有族群中最低的。而課外活動是管院很重要的一項特性,所以他們其實會有很多自己的課外活動搞頭,但很多我都不適合去,有時候去了都無法參與話題,都是在討論他們上課的事,無法融入,有時候讓人感覺更悶。降一來,我的社交生活真的是枯萎到極點,認識的台灣人也不多,當然也不會有什麼人認識我,只能靠每天去實驗室找印度人聊天,或是聽同老闆的美國人講一些奇聞軼事和最新的社會新聞。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也的確相當具有「隱藏人物」的條件。雖然在這裡的台灣人相當多,但出國留學深造的男女比例還是頗為懸殊,自然而然就會有「階級制度」(某些層面甚至可以算是食物鏈)的產生。那種來念碩士,25歲以下年輕貌不用太美的女性,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最高等級,所有的人都想認識他,所有的人也都想知道他在幹什麼。像我,男性,立刻從中下階層起跳,不夠帥(我知道這很有爭議性),踢到下階層,什麼?還已婚?賤民等級,永世不得翻身!!就像路邊的石頭一樣,看都不會看一樣,出現在眼前,還會想把他踢回路邊一樣(應該也沒那麼慘啦..)。若自己沒主動參加活動,根本不會有人會想來主動認識你的。這也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解釋我成為「隱藏人物」的原因。像桂華就可以挑戰最高等級,來這才半年就認識一大堆人,人脈超廣,詢問度高,常常有陌生人外國人怪叔叔搭訕,生活真是好不快樂,好不開心啊!

有道是「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我應該可以算「大隱」吧!:P 不過,這並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畢竟我現在真的覺得生活無趣,我應該主動參加一些活動,多認識一些人...不過,等到我跟其他人熟的時候,我大概就得離開了吧....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