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來講講一些之前幾篇沒有提到的旅遊心得.

紐芬蘭的天氣其實是相當著名的不穩定, 尤其 St. John's 是以風大霧多出名(雖然好像有點矛盾, 風大為何霧還會多?), 一年絕大多數的天都是陰陰或是起霧的狀態, 下雨的天數與西邊BC省絕對不遑多讓, 冬天雖然低溫沒有安省低, 但是也高不到哪裡去, 而且很常下大雪. 我在  St. John's  的旅館碰到一個中國來的員工, 跟她聊到天氣, 我說我記得今年年初的時候看新聞有提到紐芬蘭下了一場很大的大雪, 雪深及腰, 是今年雪比較多嗎? 她一臉茫然地說:" 沒有啊? 這裡一直都是雪深及腰的啊?"...所以出發前我是有點擔心會不會像去年去溫哥華一樣, 每天都在下雨...不過季節還是有差, 紐芬蘭島夏天的天氣相對穩定地多, 所以我們去的那幾天沒有因為下雨耽誤了行程, 但是我發現在島上地點還是有差, 在東邊的  St. John's 天氣似乎是比西邊來得糟很多, 在  St. John's 那幾天的天氣都大約只有15度上下, 雖有難得的晴天, 但是只有幾個小時而已, 而到了西邊的 Gros Morne , 溫度就在20度上下, 也沒有遇到下雨天. 我後來還租車的時候, 問了工作人員這個問題, 他們證實 St. John's 的天氣是真得相對比較糟, 而且15度的確是一般夏天的溫度....不知道是不是天氣的關係, 我覺得我在島上碰到的人好像心情都沒有很好, 在超市裡的結帳員每個人臉都臭臭, 不大會打甚麼招呼, 相對加拿大其他我去過的地方而言, 少了一分互動, 感覺是跟華人超市裡結帳員一樣地不開心....

天氣除了影響生活外, 也不大利於農業的發展, 不過農業發展真正的困難點是在土壤. 前面有提到紐芬蘭島的地質主要都是以岩石為主, 經年累月冰山的切刻使得土壤層非常薄也相當不肥沃, 紐芬蘭島甚至有一個稱號 "The Rock"! 也正因為此, 島上除了  St. John's 這種大城市可以在超市看到別處空運來的蔬果外, 其他地方幾乎都看不到新鮮的蔬果, 我們在超市看到的蔬果都是冷凍蔬果, 而且種類相當少, 除了蔬果外, 因為土質不好, 連草都長不大起來, 也很難養牛羊豬之類的, 所以連肉也都是冷凍的(除了 St. John's外), 唯一新鮮的大概就只有海鮮了,  在St. John's 超市裡的龍蝦是ㄧ磅8.99, 在多倫多這裡看到的價位都是兩倍起跳, 不過令人意外地, 好像只有 St. John's 的漁業還有在發展, 我們去的其他地方雖然都濱海, 但是好像都沒有人在捕魚了, 我們在 Rocky Harbour 去了一家明明叫 Fisherman Landing 的餐廳想吃比較新鮮的海鮮, 結果服務生跟我們說所有的海鮮都是冷凍, 沒有現抓的.....不過去其他家好像也是ㄧ樣, 感覺有點黑線....所以去的那幾天感覺沒有幾餐可以吃到營養均衡的食物, 而且外食也都很貴, 在  St. John's 市中心的中國餐廳屈指可數, 吃一個最常見的星洲炒米粉要13塊, 揚州炒飯也要11塊...最後我們決定去郊區吃吃到飽, 雖然比較貴但感覺錢會花得比較值得...我們在 Gros Morne 時也有嘗試他們的本地傳統食物 -- Touton 和 Fishcake. Touton 其實就是把麵糰用豬油拿去煎, 親戚甲說像台灣常看到的煎包(但是裡面不包餡), 不過油一點麵糰多了點.  Fishcake 可不是想像中那種韓式或是日式甜不辣的 Fishcake , 而是把魚片和馬鈴薯和在一起拿去煎. 所以可想而知, 就只是一堆澱粉而已, 下圖是我們點了一份 Touton 和 Fishcake 套餐 (餐廳叫這做 Fishman Special, 因為以前漁夫出海都吃這個), 一份 Chowder 湯 (非常稀的巧達湯) 和一個Moose漢堡(就是兩片麵包夾一塊Moose 肉)..

 

 

個人覺得可能就是因為飲食的關係, 本地人很難有機會吃到新鮮的蔬果, 所以我發現肥胖的比例相對加拿大其他我去過的地方而言高甚多, 而且可能也因為沒有甚麼好的大眾運輸系統, 到哪都需要開車, 走路活動的機會很少, 即便這裡的戶外健行步道超級多, 感覺他們大概沒有在使用...紐芬蘭島的人口組成也相對單純, 絕大多數人的祖先都是從愛爾蘭某一個區域移民過來的, 感覺大部分的人都相當白(雖然加拿大到處都有白人, 但是白還是有不同等級的白), 是那種有點面無血色的白, 紅頭髮的比例也比較高, 也許這是愛爾蘭人的白? 總之可以用白白胖胖來形容他們的長相, 尤其是在比較小的城鎮. 紐芬蘭人說話有一種很特別的腔調, 應該是源自他們祖先當初移民自愛爾蘭那塊區域的方言, 如果兩個本地人彼此在講話, 我們幾乎聽不懂他們在說甚麼(他們其實還是在講英文唷), 本來還猜也許英語母語人士比較可以聽得懂他們在說甚麼, 但是發現他們跟我們一樣甚麼都聽不懂....好在他們跟外地人說話時會調整他們的腔調, 理解率大幅提高, 但還是常常需要多聽幾次才會懂....

紐芬蘭島上的動物其實並不算多, 主要也是因為土質不佳, 不大適合植物生長, 因此就不適合吃植物的動物生存, 也就因此不適合吃以"植物為主食的動物" 的動物生存, 整個食物鍊上下都受到影響...島上最多的動物應該就是 Moose, 說來有趣,  Moose 其實根本不是土生土長的動物. 當初不大確定原因為何, 歐洲人從歐洲引進了  Moose 到紐芬蘭島上, 由於當地沒有甚麼 Moose 的天敵, 而且 Moose 出乎意料地相當能適應紐芬蘭島環境, 所以蓬勃發展, 長久下來繁衍的族群數量, 反而比紐芬蘭原生,類似體型大小的紐芬蘭ELK或是 Caribou 來得多, 尤其是在 Gros Morne 區域. 由於 Moose 是專吃幼嫩植物, 過量的 Moose 會讓本來就已經不多的植物更少, 所以紐芬蘭政府擬定了獵殺政策, 准許人每年在某些特定的時段可以獵殺  Moose, 希望可以減少他們的數量. 雖然聽起來好像真的很多, 我們也很期待可以近距離看到一大堆 Moose, 但事實是讓人有些失望的, 大部分我們走的步道沿路都可以一直看到 Moose 的大便, 密度之高, 相當可以確定這是他們常走的路, 但是我們一隻都沒有看到, 我們還特地選擇 Moose 比較常出現的傍晚去走, 也是枉然, 更鳥的是, 我們在餐廳跟老闆閒聊時, 他竟然還跟我說昨天傍晚在旁邊馬路上就有看到一隻在逛大街!?...

 


 

Moose 雖然多, 但他們也是懂得要避開人類的, Gros Morne 公園手冊裡面有提到其實 Moose 是ㄧ種很愛到處走來走去的動物, 不大會一直待在同一個地點, 所以也不是如同想像中的容易見到. 有人就戲稱搞不好在高速公路上看到 Moose 的機會還比較高, 因為Moose真的是很愛走來走去的動物, 很常穿越高速公路到對面去, 而他們顯然並沒有學會如何穿越高速公路, 駕駛人常常在晚上開車時就看到Moose突然間從路邊跑出來還不猶豫地穿越馬路, 若是車速一快, 根本就來不急剎車, 所以每年都會有不少車禍跟Moose有關, 由於Moose相對地高大, 當車子撞到Moose的時候, 牠是會整隻倒在引擎蓋上, 而頭上的大角會直接穿刺擋風玻璃的, 所以相對於另外一種常見的動物車禍 -- 撞到鹿 是更為致命的, 因為鹿比較小也比較矮, 撞到鹿時通常是鹿會飛出去, 頂多車子前面全毀, 人相對損傷較少, 所以高速公路旁常可以看到要小心Moose的牌子.

 

 

說到道路, 我們也發現紐芬蘭島很多段高速公路坑坑洞洞地很嚴重, 尤其是從 TransCanada Highway 開往 Twillingate 的路上, 蹦蹦蹦蹦的跟坐火車一樣...我想大概純粹就是省政府沒錢修路, 只好放他這樣了...St John's 的道路也很有特色, 大部分的路都相當窄, 單向只有一線道, 而且平行的路彼此都很近, 常常開沒20公尺到下一個交叉口了, 而且很多路是彎來彎去的, 不是棋盤式設計, 我想大概是因為畢竟 St John's 是加拿大最老的城市之一, 這裡的路都是直接延續早期英國殖民時期的道路設計, 所以跟比較新城市的道路設計有差, 加上 St John's 依山傍海, 道路坡度很大, 跟舊金山有像, 所以我想冬天開車應該超危險的, 道路滑坡度又大, 對外地人而言其實夏天開就很有挑戰性了, 因為路口跟路口之間距離很短, 常常GPS說要轉彎的時候我早就到下一個路口了, 而且很多交叉口是3條以上的路交會, 不熟的話很難知道要開那一條...下圖一可以當作陡坡道路的例子之一, 路陡又小, 很像想像冬天路面結冰是要怎麼開....下圖二是交叉路口的例子之一, 車子開過紅路燈後有四條路可以轉, 誰知道要轉那一條啊(注意左邊藍衣服人身後或身前還有另外一條路, 照片裡可能看不出來, 不過可以從綠色車子的方向可以看出來那裡還有一條路的)......

 


 

在旅途中我們有遇到不同的遊客, 從跟他們聊天或是從他們彼此間聊天可以發現到有很高比例是美國人來這裡玩, 人數而言比遇到的加拿大人還多, 我們在Gros Morne 住的旅館公共空間裡有一張地圖讓大家放大頭針看大家都是那裡來的, 發現有一大堆在美國的針, 而且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於東岸, 其實也不意外,畢竟距離近, 而且美國人口眾多, 就算來玩的比例一樣, 也還是會比其他地方多很多. 我們也發現絕大多數來玩的人好像都是退休族, 可能是因為來這裡玩需要比較多天才能玩比較全( 我們其實玩得不算全), 只有遇到另外一組上班族夫妻, 先生是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的教授, 他們來玩的天數比我們多很多,從言談之間, 發現他們去過好多地方(他也說他有一些台灣來的研究生..), 頓時讓我覺得當教授還是蠻爽的, 自己決定要放幾天假就幾天假....

雖然紐芬蘭島的景色壯麗怡人, St John's 依山傍海的市容相當漂亮, 親戚甲則是有不同的觀察和看法. 她覺得紐芬蘭的海角風情基本上跟台灣東北角北海岸差不多, 只是台灣的樹多了點所以相對岩石的部分少了點, 而 St John's 根本跟南方澳一樣, 而且南方澳一樣有砲台.....嗯....我好像沒有這樣想過, 不過仔細想想好像也沒有錯, 論景色而言其實是有很多相似之處, 我們可能常因為這些美景是在台灣就小看它們了, 其實它們對於外國人而言可也是很讚難得一見的美景, 很多台灣人包括我們會為了追求美景往國外跑, 其實我們都在捨近求遠, 這些美景在台灣都看得到, 不過對身在北美的我們, 這個近對我們可變遠了....有時想想台灣真的還蠻適合推旅遊的, 由於台灣的海島地形和相對小的面積, 可以讓遊客在很短的距離內就可以到達高山海邊和大城市, 這個地理條件可不是那麼容易達到的....下圖一二分別是從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網站上找到的南方澳和蘇澳港照片(照片大小有點小, 不過GOOGLE上可以看到一大堆更好的照片), 其實真的不輸耶...

 


 

這次旅遊對我而言比較新的嘗試就是用手機照相, 以前因為手機的相機多半拍攝效果不好, 所以我通常都是全靠一般相機照相, 不過一來我的相機現在算老相機了, 而我現在手機的照相功能挺不錯的, 尤其是它有HDR(High Dynamic Ratio)的功能, 我的相機反而還沒有, 所以有些點我還只能靠手機才拍得好, 我發現一般照片而言手機拍出來的效果不會比我的相機差太多, 只有在遠距離時相機才會完全幹掉手機, 也許以後可以靠手機拍就好了(或是買新的相機?)...

去紐芬蘭玩這件事其實已經想了好幾年, 不過一直都沒有機會成行, 但一旦有機會成行時, 突然又會有 "啊? 真的要去啦?" 這種矛盾的心理, 大概是因為潛意識裡有點擔心所見會不如預期, 反而不想去破壞這種素未謀面想像中的美好感... 好在即便行程的規畫有點困難, 有好些點沒有機會去逛到, 而且出發前一天新聞竟然說 St. John's 機場被告知有人放炸彈, 機場還關閉了好幾個小時, 後來證實是虛驚一場, 我們的班機照舊飛行, 這次旅行還是相當成功的, 我也很慶幸當初選擇去玩, 可以更新我的"人生預定拜訪旅遊清單"了. 下次要去哪裡呢?

-- 本系列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