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次回台灣的時間是相對短的, 雖然很想去一些地方玩, 比如十幾年沒去的九份金瓜石, 或是阿里山, 甚至是陽明山. 但我發現我想去的點都是爬山(我真的好想爬山啊~~), 要帶著嬰兒去實在很不切實際, 所以研究考慮了好久之後, 還是只能放棄, 只能找市區內交通方便到達的點, 而在宜蘭的時候並沒有車, 大眾運輸工具又不方便, 所以最終旅遊還是只能等到到台北的那幾天才會有機會, 只能做台北市區內的小旅遊. 既然是小旅遊, 就沒有必要跟之前一樣寫大遊記, 就直接把去過稍微值得寫的點放在同一篇就好了~

大稻埕

大稻埕其實對我而言是比較新的景點, 至少我以前還在台灣的時候, 要是有人跟我提到大稻埕, 我當時應該是不曉得那是甚麼地方的, 不過迪化街就不陌生了, 但是, 我長久以來一直把迪化街的地理位置搞錯, 我一直把迪化街跟台北後火車站承德路兩旁那區搞在一起, 雖然兩個地方相隔是不遠, 不過應該還是算不同的點, 由此可見我對大稻埕還真是很陌生(可以以我是新北市人來開脫嗎?). 主要也是因為幾年前的電影大稻程讓我重新想到這個點, 所以決定趁這次回台去看看.

這次依舊帶著老(岳母)少同行, 剛好適合慢步行走逛舊城. 大稻程算是台北比較早發展的區域, 當初主要也是憑著地利靠淡水河藉由商業發展而繁榮, 但之後也因為淡水河淤積失去港口的功能而沒落, 這好像也是台灣很多港口古城的縮影... 由於曾經相當繁榮, 西式洋房和閩式商樓林立在迪化街兩旁, 台北市政府曾經一度要重整迪化街, 從原有的5公尺寬道路擴展到20公尺, 但這也代表這些具有特色的古蹟建築都要被拆毀, 在民間請願下, 改變計劃保留下來, 我們今日才有幸參訪, 我們從捷運大橋頭站出發, 慢慢往迪化街的方向走去, 從一出站彷彿永不停息的車聲隆隆, 走一陣後車聲開始有了間隔, 之後間隔越來越久, 越走道路越小樓也越來越矮, 真有種穿越時空100年的感覺...

 

DSC_1011.JPG

DSC_1012.JPG

DSC_1025.JPG

DSC_1051.JPG

DSC_1034.JPG
DSC_1040.JPG

DSC_1036.JPG

 

我們主要的行程是沿迪化街走, 迪化街兩旁是一排又一排的南北貨或是特色商品的店家, 騎樓多半堆滿商品, 其實不大適合推著嬰兒車的我們走, 所以我只好走路上, 如同前述馬路其實只有5公尺寬而已, 但卻時常有車子甚至卡車開過,所以我得要格外小心, 覺得若是可以規劃成完全行人徒步區就好了, 不過這條路大概也是本地店家出貨進貨唯一的道路, 大概也沒法改吧. 岳母其實是第一次到迪化街, 對於無所不在的南北貨店感到異常興奮, 呈現失心瘋的購物狀態, 我們也樂得可以停下來東看看西看看.

 

DSC_1026.JPG

DSC_1030.JPG

DSC_1021.JPG

DSC_1024.JPG

DSC_1044.JPG

DSC_1039.JPG

 

我們去的當天是周間, 本來想說應該不會有太多人,不過路上人依舊很多,不禁讓人好奇周末會是怎樣的狀況, 中午在大稻程中心的霞海城隍廟旁找東西吃, 不意外地, 這附近都是以小吃和路邊攤為主, 很古早味的板凳加小桌子的組合, 好在嬰兒還算識相願意待在嬰兒車裡, 不然她沒地方坐, 外面又人車雜沓不可能讓她到處跑, 我們才有辦法吃東西. 吃完午餐後到廟旁的永樂商場逛逛, 永樂商場主打布料, 一進去只看到一大堆讓人眼花撩亂五顏六色目不瑕己的布料, 可惜我們之中沒有人會自己做衣服或包包, 不然應該會高興地不得了. 突然想到之前去台南時充滿小吃的國華街, 旁邊也是有一個永樂市場, 看來叫這個名字的市場都會很紅.

 

DSC_1048.JPG

DSC_1056.JPG

DSC_1060.JPG

 

逛完市場後, 我們前往大稻埕碼頭, 這在早些年正是貨物上下船的地方, 不過顯然港口功能已不再, 比較像是一般的河濱公園, 雖然依舊有接駁船來往河的兩岸, 但讓人很難去想像昔日的風光. 由於一整天的外在刺激, 嬰兒其實一直都睡不著, 呈現過度疲勞的狀態, 我只好讓親戚甲和岳母兩人就地休息, 我推著嬰兒車沿著河濱公園走試著讓她睡著, 誰知過度疲勞的狀態下她的確很難睡著, 就只好一直走,好在河濱公園沿著河一直可以連下去, 走到差不多西門町那個區塊的時候行人步道開始跟機車道匯流, 我才往回走, 雖然感覺有走好一段, 不過回來看地圖發現來回只有3公里, 反正嬰兒有好好睡就好了....

 

DSC_1062.JPG

DSC_0020.JPG

IMG_0334.JPG

IMG_0338.JPG

DSC_0014.JPG

DSC_0002.JPG

 

等嬰兒睡醒後已是傍晚, 雖然天空陰陰的, 但依稀還是可以感受到晚霞的美麗, 不過可不想帶著嬰兒跟人擠尖峰時刻, 便打道回府, 途中看到一個在古蹟中的星巴克, 應該可以算是星巴克迷必朝聖的店之一了, 就當作是與大稻埕離別前的驚喜吧.

 

DSC_0027.JPG

 

林本源園邸(板橋林家花園)

在台北的幾天行程中, 有帶一家大小去參觀板橋林家花園. 板橋林家花園並不算是ㄧ個新的景點, 至少在我小學的時候這個點就在了, 而且還蠻常聽到人家提起的, 但神奇的是即便我生長的永和跟板橋相距沒有太遠, 我一直都沒有機會去參觀, 而小時候印象中聽去過的人提起, 都是類似"沒什麼"作評論, 大概也是這個原因所以才一直沒去吧. 由於我們有一天的行程需要把我岳母帶去親戚甲在板橋的姊姊家, 所以就地利之便把她安排進去了.

其實板橋林家花園的正式名稱是林本源園邸, 園邸兩字就表示同時有花園和住宅,所以不是單純的花園而已, 比較正確的描述應該是擁有精心設計花園的豪宅. 林家在台灣的第一代其實沒有甚麼特別的事蹟, 當時只是來開班教學生, 待個幾年後就回福建了,感覺比較像是來打工撈錢, 賺夠了就回去了, 真正發跡的是第二代, 在米店工作頗受賞識, 並獲得老闆資金贊助創業(有點讓我想到王永慶的樣子), 由於善於經營, 賺了不少錢, 而他的5個兒子分別以飲記、水記、本記、思記、源記,意為「飲水本思源」開店, 其中以本記和源記發展最好, 而林本源園邸正是掌管本記和源記的兩個兒子出錢蓋的. 在那個年代的台灣某種程度屬於化外之地, 雖然版圖上有歸在清朝的管轄下, 但實際上當時清廷在台灣官方機構其實不大管事的, 除了真的天高皇帝遠之外, 語言據說也是ㄧ大障礙, 當時在台灣的移民絕大多數都是福建來的, 講閩南話為主, 而官方的人並不熟悉這語言, 所以溝通也有困難, 就乾脆甚麼也不幹了. 而當時在台灣生活不容易(現在好像也是!?),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 移民們彼此競爭械鬥不斷, 而最大的兩批移民族群主要來自福建的泉州漳州, 兩批人一年到頭都在械鬥拼地盤, 所以我們的祖先很兇猛的, 難怪有人說台灣人有海盜的基因/狼性, 到哪裡都可以生存(又或者是說台灣人愛內鬥, 自古以來皆然, XD)...泉州人普遍比較擅長經商, 而漳州人普遍比較擅長務農, 相形之下, 泉州人會比較有錢一點, 而自古以來窮人跟有錢人打架一向是不會贏的, 所以漳州人當時是比較悶的, 而艋舺大稻埕等港口都是泉州人的天下, 所以漳州人就被擠到現在的板橋一帶. 林家是漳州人, 在當時是漳州人族群中相當罕見的超級有錢人, 所以漳州鄉親懇請林家搬到板橋來(他們原本好像是住在新莊)坐鎮(出錢), 林本源園邸也才會落腳板橋. 林本源園邸除了基本豪宅功能外, 還有相當重要的社交功能, 常有權貴到訪, 在泉漳衝突相當白熱化的大環境裡, 保安相當重要, 所以全盛時期保安高達百人, 當然也僱用了不少人和擁有不少田地, 林家在當時有相當高的社會地位的.

花園是仿蘇州留園設計,雖然論佔地面積而言並沒有說很大, 但庭園動線安排和造景都經過精心設計, 讓人有比實際面積大很多的錯覺. 一進門視線上看去彷彿有往裡面還有好幾層空間, 而花園裡會適時地利用縮小的假山假水, 或是簍空的牆壁設計, 製造視線上的錯覺,讓人覺得空間很寬大.

 

IMG_0386.JPG

IMG_0387.JPG

DSC_0041.JPG

DSC_0052.JPG

DSC_0056.JPG

DSC_0058.JPG

DSC_0064.JPG

DSC_0084.JPG

IMG_0374.JPG

IMG_0382.JPG

DSC_0075.JPG

 

其實真正的住宅和花園是分開的, 但由於住宅的部分目前沒有開放, 所以我們只能參觀花園的部分, 不過花園裡也是好有幾棟建築, 主要是用做宴客的表演廳或是招待所外, 也有許多書房供主人靜下心來閱讀.

 

DSC_0048.JPG

DSC_0049.JPG

DSC_0050.JPG

DSC_0057.JPG

DSC_0061.JPG

DSC_0070.JPG

DSC_0072.JPG

DSC_0074.JPG

DSC_0079.JPG

 

IMG_0373.JPG

IMG_0377.JPG

IMG_0378.JPG

IMG_0380.JPG

DSC_0046.JPG

 

花園開放的時間只到5點, 可惜我們到的時候已經快3點半了, 有點太晚了, 不過有趕上最後一批導覽, 但導覽有點長(至少有一個小時), 導覽到一半開始下雨, 加上後來嬰兒因為之前太HIGH沒睡覺累到爆炸, 我得要揹嬰兒不停走動想辦法讓她睡覺, 所以反而在這超適合照相的地方沒照甚麼照片. 雖然我覺得導覽偏長, 但我覺得真得要去參加導覽, 他可以幫助你了解整個庭園的設計, 發現到很多很妙的巧思和細部設計的源由, 光一般走馬看花的方法是看不出甚麼所以然的, 一定要經由導覽看才會出很多有意思的東西(除非你本來就很熟中國傳統的庭園設計)...我們都覺得這是一個被低估的景點, 我們都覺得這個點應該是很有看頭的, 但我大概可以了解為何有人會覺得沒什麼, 我問到的人都是沒有參加導覽的, 我覺得有沒有參加導覽對了解這個園邸和建築設計差很多, 沒有概念的話就真得只會覺得是一個小花園而已, 但導覽可以幫助我們看出當時庭院建築師在這小花園裡塞進的種種巧思. 而且我本來一進去是要幫所有人買票的, 到售票口才知道設籍新北市的人免門票的, 所以只有我岳母需要買票而已, 不用錢的點又更加分了!

所以重點是要早一點到, 當天由於之前的景點華西街龍山寺花太久時間, 加上低估了林家花園這個點, 才會慢慢來, 對我而言, 導覽加自行逛和照相應該要安排3小時才是. 題外話, 華西街真得是水深火熱的地方, 我當時讓其他一家大小在某家飲料店前休息, 我自己一人去幫岳母買蛇湯, 結果沿路不斷被人攔截要幫我介紹年輕的, 真是令人害羞啊~

總之, 推薦大家有機會可以去林本源園邸看看~

 

IMG_0372.JPG

 

華山文創園區

 

在台北的最後一天是陪自己老媽玩, 可惜天公不作美下起雨來, 其實不曉得台北有甚麼適合下雨天逛的景點, 看了很多人推薦一些室內的景點, 不是興致缺缺就是主題與我們這一行人不符, 不過也可能是因為我本來就是不喜歡室內的活動, 所以都沒興趣, 最後就決定去我一直都還沒去過的華山文創園區. 這個點應該是過去10年內才出現或是比較紅的吧, 雖然主打藝文或文創, 但基本上看起來就是給人賣一些有趣的商品的地方, 也許有一些真得是初出道的設計師自行販售自製的東西, 但整體看起來商業氣息還是比較多的, 也許光"文創"是不持久的, 還是得要賣些東西賺點銭才有辦法繼續"創"下去吧...此外也是因為我們是周間去的, 表演活動當然少了, 相信周末去會是很不一樣的氛圍.

園區的前身是台北酒廠, 不過後來種種因素酒廠搬遷, 原來的建築被保留下來而整個園區重新規劃成現在的樣子, 新添了不少裝置藝術, 而旁邊有一個台北市內罕見的大綠地, 園區逛累了還可以去旁邊的綠地坐下休息, 天氣好逛起來應該還蠻舒服的, 只可惜我們去的那天下雨, 不大能坐下來....

 

 

DSC_0111.JPG

DSC_0132.JPG

DSC_0094.JPG

DSC_0117.JPG

DSC_0098.JPG

DSC_0089.JPG

DSC_0139.JPG

 

本來中午不曉得要吃甚麼, 又對園區的餐廳不大感興趣, 結果親戚甲竟然問餐廳員工附近有甚麼好吃的(XD). 好在員工也沒有甚麼保留, 跟我們說過了新生高架橋馬路後有一個小巷子裡頭都是吃的. 既然有在地人推薦, 就沒有甚麼好猶豫直接過去看看啦, 走到高架橋下看到用一排排主機版堆起來的牆, 才想到這裡就是以前光華商場的所在! 印象中我沒有很常去光華商場, 最常去的那段時光應該是在高中的時候, 常會跟同學去光華商場看電腦相關的東西, 我第一台隨身聽, 數據機(28.8K), 記憶體和光碟機都是在那買的. 不過印象最深刻好像還是永遠會有一個擺在門口的大紙箱, 裡面堆滿了大補帖和A片, 旁邊還會有一個小箱子要人自行投錢, 紙箱貌似無人看管, 但同學跟我說要是你真得沒付錢就把片子拿走, 會有人從暗處衝出跟你要錢, 非常神奇的感覺. 後來上了大學後, 忘記是甚麼原因, 買電腦相關的東西時我改去台北車站前的NOVA (現在好像也不在了..), 幾乎沒有再去過光華商場了, 所以光華商場一直以一個燈光昏暗摩肩擦踵的地下商場的印象存在我腦海裡. 突然舊地重遊, 以前的回憶紛紛湧上來, 真是相當有意思.

 

DSC_0107.JPG

DSC_0108.JPG

 

用過午餐後回到園區再東看西看一陣子後, 我推著嬰兒沿著大草皮公園繞圈圈讓她睡覺, 公園裡有很多大鳥, 而且還不時可以聽到各種鳥叫, 真難得可以聽到非汽機車相關的聲音, 穿越公園後發現另外一頭是一個假日市集或是像這裡農夫市場的地方, 有棚子可以容納很多攤販, 不過當天周間沒有開放, 我也樂得免擔心嬰兒被吵醒, 讓我感覺住這區好像還不錯, 有很多台北市區難得的綠地和開放空間. 嬰兒睡飽飽後, 便提早帶回家以避開下班尖峰時刻, 結束今年簡短的台灣旅遊行程~

 

DSC_0125.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