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其實我覺得語言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可以藉由學習一種語言進而窺知其他國家的人倒底是怎麼想事情的,所以我才會在這種明明就相當痛苦的時間點,還決定去學法文(當然也是因為不學以後生活會有困難啦)。跟我同法文班有一個從四川來的大陸女生,她是來念大學部的,如同一般大陸人學英文一樣,文法什麼都沒啥太大問題,就是發音有點問題,唯他的情況是發音相當之恐怖,對我而言,我常完全聽不懂他在講什麼,很多音我跟他講過很多次了,我發現他根本沒辦法重複發出我說過的音,他在「辨別聲音的差異」和「重複發出該聲音」有很大的困難,這個雖然我認為是「個人」的因素,但我還是安慰他說「喔~因為法文有些發音和台語很像,所以我可以把發音發比較好」,雖然實際上當然未必如此,我以前法文班的同學都會講台語啊,我台語其實講得很爛,但他們的法文發音也不會比我好,但為何我會如此說呢?
以下是不負責任之個人觀察:因為我發現有一些台語的詞彙聽起來的確會有點像法文,向比較著名的例子就是台語的麵包和法文的麵包是一模一樣的發音,肥皂和法文的肥皂" savon"也有點像,還有向非宜蘭腔的台語「粥」和法文的「我」(moi)發音方法類似,還有很多法文音(oi, ui..)等等的音好像只有台語才有,而國語並沒有這些音。而我忘記之前有沒有講過,就是我也發現有些字用台語念和比用國語念聽起來更像韓文,尤其是我認識很多韓國人,我用台語念他們的名字(用中文寫的),跟他們用韓文念起來很像,就連姿云的名字,用韓文念起來也很像台語,我甚至還有過一種理論:就是可能是因為唐朝的時候,中國和韓國的交流是相當之密切的(印象中歷史課本好像有這樣說過),而唐朝的官方語言就是閩南話,雖然和現在的台語並不完全一樣,但是很接近了,可能當時兩國間互相密切交流的情況下,語言有互相影響到,不過當我試著在網路上查一些資料時,我發現我應該還是想太多了,我並沒有得到任何相關的證據。所以,那只是巧合嗎?雖然我們都會講台語,但我知道我對台語的認知是極為有限的,所以我就去維基百科全書(我的主要資訊來源)查查,才瞭解原來台語其實是有七聲(傳統上分為八聲,不過第六聲和第二聲是一樣的),雖然我一直都相信台語應該比國語「多聲」,但也沒料到有多到「三聲」,降比泰文的五聲,越南話的六聲還多耶~跟廣東話是一樣的(雖然有人說是十聲,不過我查到的資料是說「十聲」的分類是多餘的,頂多是六或七聲,目前還是有一些爭議),所以我所謂的「發音類似」,可能只是因為涵蓋的聲音種類比較多的結果,而至於之前提到像法文的麵包或肥皂,可能就只是外來語的影響,麵包我不確定,不過肥皂是葡萄牙文的外來語,而剛好葡萄牙文的肥皂和法文是很像的。還有一個有趣的例子,就是我剛住進普渡時,我們隔壁是愛煮飯的泰國鄰居,當時我不知道他們是哪來的,隔著牆聽他們講話,我以為是中國人,但是又很奇怪,因為「音」很像,但我沒有一句聽得懂的。後來有機會真正聽到泰文的五聲,才發現其實有兩聲跟國語是幾乎一樣,有一聲很像,所以才會使得隔牆之後,聽起來像中文。總之,語言真是很有趣的東西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