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台灣人來美國後,都會用英文名字而不是用中文名字,除了可能是因為「覺得在美國就要有英文名字」外,大部分都是因為我們的名字發音對美國人而言很難念,不僅看到字不會念,教他們念也還是唸不出來,而且很多時候念起來也很彆扭,跟原來的發音根本不一樣。像我的名字英譯是LI-JEN,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唸成「麗臻」(好像是以前一個學姐的名字),也有部分的人是唸成「萊臻」,都很像是女生的名字,總之,跟真正的念法差很多,我也懶得糾正,遇到新認識的人,我一律自稱「麗臻」,因為我知道他們不大會發「ㄖ」的音,也算是一種妥協,有想過要取一個英文名字,但我又想找一個跟原來名字音接近的,找了很久才找到一個可能比較接近的,叫Leon,但是有人會覺得這個名字很奇怪,再加上這個名字好像其實算法文名字,法文念法是「雷翁」,反而差更多了,總之,搞來搞去就覺得很麻煩,後來就放棄了,而且我覺得我的本名還不錯啊,隨便google一下就至少有「數千筆」資料吧!不過更有趣的問題來了,假設在這的台灣人取英文名是為了方便外國人記,但我發現很多人跟我作自我介紹時,也還是用英文名字,結果反而更記不得,尤其是只有見過一兩次面的,跟我報中文名的,我的確是比報英文名的記得熟。而且我發現台灣人有「英文名字的歧視」,只要你的英文名字稍微不常聽到,大家就會念個幾句:「怎麼取這種名字?」「蛤?啥?好難念」之類的,所以很多人都是取大眾名,就一堆大衛約翰珍妮佛的,聊天時有時還得確認是那個「大衛」,反而更麻煩,讓我反而覺得幹嘛把簡單的事弄複雜呢?也堅定我不取英文名的想法,不過也有人認為取英文名對拓展人際關係有所助益(比如說讓教授記得你),畢竟人家要記得你的名字前,一定得要先會唸吧?所以我還算慶幸,我的名字「妥協」之後還不算太難念,有一些人名字有「hsuan」「Zhuo」「tzu」之類的,就沒得選擇了,總之,人在異鄉,連名字都是門大學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