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聖地牙哥出差一共去了6個星期, 算是我們組裡震古鑠今的紀錄. 以往這種類型的出差最多只會到3個星期, 通常到第3個星期出差的人就會受不了得要回家, 所以像我待6個星期這在以前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這次出差的狀況真的也是前所未見, 造就了這次超久的紀錄. 雖然這個長度遠不及我們公司其他被外派來這裡的人, 他們多半是來超過半年, 不過畢竟外派和出差就是不同, 他們早有心理準備來 Long Stay 而且他們可以多拿一些錢, 我則沒有. 雖然這次出差很久, 對我個人生活造成一些不便和影響, 但往好處來看還是有一些正面的收穫吧, 本文就來稍微總結這次出差的心得.
既然是出差, 當然要先講工作的部分. 前言那篇有提到, 我會來這裡是因為我們公司把這邊一家公司買下來, 接收他們的產品線, 但是我們短期內並沒有可以測試這些產品的設備, 所以只好來這裡作測試直到我們新實驗室蓋好為止. 但是原來這家公司就會被關廠, 而目標是定在今年底, 原來已有的員工當然歡迎留下來直到關廠為止, 不過基於人道立場, 當然會鼓勵現有員工另謀他職. 由於我們買下這家公司已經有一兩年, 而過去的一兩年是交接期, 雖然感覺上是ㄧ些業務照舊, 但不少是慢慢地轉到我們公司, 而員工們也一個一個漸漸離開. 就我的觀察, 現存員工大概僅有被收購前的40%而已, 雖大部分的職位還是有人, 但是可能都只會有一個人, 不像之前有至少兩三個人共同負責.在這種情況下, 整體的效率當然會變慢很多, 畢竟以前是有好幾個人可以互相支援, 現在只有一個...另外一個很大的影響就是很多很有經驗的人早就跑走了, 由於我們這行很多技術都是非常專門的, 所以一旦這些人跑了, 很多東西沒有辦法正常運作. 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實驗測試的準備工作進展相當緩慢, 中間問題很多, 而且要花相對多很多的時間來解決問題....這個部分造就了我們實驗進展緩慢的結果, 但更大的問題是出在硬體的部分. 由於我們要測試的東西需要我們的客戶提供我們組件, 他們會要求他們的供應商把東西運來給我們, 但是我們客戶的供應商出乎意料的糟糕, 前前後後送來三次的組件都因為品管太差而被我們拒絕, 因為用爛組件作測試一點意義都沒有, 所以一整個就是在浪費我們的時間, 截至目前為止整個實驗被延誤了大概有一個月, 我本來預期6個星期應該可以做完幾乎所有的測試, 結果只有完成不到兩成.....由於太久了, 我還是得要回來了, 所以我老闆只好叫另外一個同事去接手, 我們一共有3天的重疊, 我好不容易才把所有我知道的東西交代給他, 而我想客戶的供應商應該會解決品管的問題了, 預期他應該再多待個3個星期就可以把實驗解決了. 我星期四回多倫多, 星期五放假, 結果下個星期一到公司就很見鬼地看到我同事在辦公室!!
我: "你不是應該在聖地牙哥作實驗嗎!? 你為何會在這裡!!!??"
同事: "客戶的供應商又搞砸了, 看來會拖更久了, 所以在你走的隔天老闆就叫我回來了...."
聽完差點昏倒, 不過這真的不是我們的問題了, 看來到時我們公司可能會得要跟客戶橋這些誤點造成的損失了.....
雖然在工作方面聽起來好像是有點失敗, 不過我個人而言還是有些收穫. 除了學到一些實驗的細節外, 也因為這次實驗得以和不同的同事合作. 由於我們組裡一些特殊的緣故, 我鮮少有機會和非我們組裡的人合作, 所以我在公司裡頭並沒有甚麼存在感, 這次實驗合作的同事們, 雖然我們以前在公司就有在一些場合見過幾次面了, 但我們沒有甚麼機會說到甚麼話, 這次的經驗讓我可以和他們比較頻繁地互動和合作, 除了可以多認識一些人和跟他們變熟外, 總有一種脫離每天跟同樣組裡同事一成不變的互動模式的感覺(而且我的確也看不到他們了), 再加上不同的工作環境和地點, 好像有一種換工作的感覺, 相當新鮮的經驗. 要回來之前有跟他們聊一下他們何時會回來(他們是外派,所以會比較久), 大多都是在年底前就會回來了, 講的時後眼神好像都閃爍著光芒....不知為何, 這一直讓我想到下面這個東西(知道這是甚麼東西的人就知道我的意思了, 不知道的也沒有甚麼好解釋的...)
其實扣除掉因為供應商造成的延誤使得工作成果不理想的因素外, 基本上我在聖地牙哥的工作期間沒有甚麼特別負面的回憶(除了沒有資源這點外). 以往我們有這種類似的實驗時, 工作小時都非常長, 大多數都是朝八晚九, 所以非常累人, 但這次我是在一家即將關門的公司工作, 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有足夠的動力說要加班讓事情盡速完成的, 最大的缺點就是慢, 但好處就是我會有正常的工作時數, 所以就真的像是去另外一家公司工作一樣, 不會特別累. 此外就是聖地牙哥的交通狀況比多倫多好太多了, 我居住的地方是市中心, 而工作的地點是在北邊, 我來這裡一個多月上班沒遇到過塞車, 下班的時後則是取決於我何時回家, 由於我通常會在公司附近(公司附近剛好是所有亞洲餐廳和超市的聚集地)吃完晚餐後才會回去, 完全錯開了車潮, 上下班單程都在20分鐘內, 就算有時會在正尖峰時刻回去, 也頂多40分鐘, 而在多倫多是至少40分鐘, 塞的時後至少一個半小時...雖然我在聖地牙哥的住所離公司的確相對我在多倫多近( 20 公里 vs 28 公里), 但距離實在無法合理化通勤時間的差異....這也是我回多倫多上班第一天就開始懷念聖地牙哥的東西....
聖地牙哥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東西莫過於他的天氣了. 上一次來的時後是春天, 多倫多當時大約攝氏零下5度, 而聖地牙哥是15度, 氣溫相當宜人, 據說冬天的溫度跟這個溫度也相差不遠. 不過我這次來是夏天, 就很不一樣了. 沿海都還好, 還算舒服, 只是一旦往內陸開去, 就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 熱! 也才會有我因為剛來不知世事而差點中暑在山上的這種事....除了熱之外, 每天都是大晴天, 而且陽光超大超刺眼, 我常常下午出去的時後都會因為太刺眼而眼睛不舒服, 狂流眼淚, 所以幾乎都得要一直帶著太陽眼鏡. 大概也是因為天氣很好而且顯少下雨, 市區裡路上的遊民特別多, 三步一崗, 五步一哨的. 而且他們好像都會待在特定的地點, 好像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勢力範圍一樣. 親戚甲來訪期間每天早上都會出門慢跑, 跑個幾天回來都可以跟我描述哪個遊民會固定待在哪個街角, 他會有甚麼配備以及特徵之類的...
另外一個想提的東西就是食物, 即便我在北美已經待了好一陣子了, 我還是比較習慣吃亞洲菜, 頂多就是從原本的中式推廣到日本韓國泰國越南菜...在沒來之前總是會覺得加州華人很多, 應該會有很多很讚的餐廳, 不過後來發現我印象中的"好多很讚的華人餐廳"大多都是在洛杉磯, 聖地牙哥當然也是有一些華人, 不過就數量上來講是沒有那麼多的, 而華人內部各族群的比例也多少影響華人餐廳的種類和素質. 像我就發現聖地牙哥的香港移民好像很少, 除了很少看到港式餐廳外, 港式餐廳等級是完全無法跟多倫多同日而語的, 根本就不是同一級的....中國餐廳是不少, 雖然種類當然比多倫多這裡少(畢竟人口數差很多), 但還是有幾家很不錯的餐廳, 其中有一家川菜館(過橋園)尤其讓我滿意, 便宜大碗又好吃, 老實說應該也比我在多倫多所有吃過的川菜館都還令我滿意...而台式餐廳則是相對突出, 我個人覺得雖然多倫多區華人總數很多, 但是台灣人並沒有很多, 所以也沒有太多台菜餐廳, 但我感覺台灣人在聖地牙哥佔所有華人的比例應該是比多倫多高的(因為感覺比較容易在路上碰到台灣人), 有好幾家台菜餐廳, 而且有類似三媽臭臭鍋的東西!! 我很喜歡吃臭臭鍋, 不過多倫多好像都找不到....我其中特別喜歡 Tea Garden, 除了我覺得它的臭臭鍋比其他家好外, 它的口味真得很台, 真的就跟我永和家巷子口小吃店的口味一樣...雖然不能說一定比較好吃, 但是就是很道地, 不過我覺得服務好像還好, 而且不曉得為何他們好像很不願意開冷氣, 每次去吃鍋都吃到我滿頭大汗還只給我吹電風扇(相信我, 他們有冷氣的, 只是客人比較多時才會開...)
除了華人餐廳之外, 感覺這裡的韓國尤其是日本餐廳特別多. 小貓說這裡的韓國人相對華人的比例比其他地方多, 所以我想大概只是在密度上感覺比較多, 若真的要比數量的話多倫多當然還是比較多, 我有嘗試幾家美味程度感覺跟多倫多這裡差不多, 但是價位就還是比較貴了. 比較讓我感到新奇的是日本餐廳, 不曉得為何, 多倫多這裡幾乎沒有甚麼日本人, 日本餐廳有的話也頂多在市中心區, 郊區幾乎看不到"日本人"開的日本餐廳, 所以來聖地牙哥吃了幾家拉麵, 感覺都很不錯而且比多倫多便宜!
除了餐廳之外, 我也去逛了各大亞洲超市, 我去逛過3家日本超市(Mitsuwa, Marukai 和 Nijiya), 2家韓國超市 (H-Mart 和 Zion) 及一家華人超市 (大華99). 其中大華99最讓人失望, 可能是因為歷史最悠久的關係, 店面相對小且舊, 並沒有讓我特別想逛的欲望, 而兩家韓國超市都超大且新,而且光鮮亮麗, 逛起來很舒服, 不過當我跟與我接手的韓國同事講到這裡韓國超市大到另人咋舌, 他也跟著跑過去看後, 他卻跟我說多倫多的韓國超市並沒有比較小啊....看來是我太少去逛韓國超市了!? 日本超市則是真的全新體驗了, 加上他們離我們公司更近, 變成我最常去逛的超市...
講完好的部分, 總是要稍微提一下不好的部分來平衡一下. 也許是個人職業(acoustics)的關係, 我覺得聖地牙哥市區實在很"吵". 這個吵不是在於車子很多, 而是來自於大眾運輸系統. 我雖然不算是很常旅遊的人, 但自認還是有去過相當數量的地方, 聖地牙哥是我到訪過的城市中, 機場(注意, 這是國際機場)離市中心區最近的城市之一. 我的旅館在市中心區, 我每天都可以聽到飛機起飛的噪音, 在晚上10點半以前基本上飛機起飛的噪音是背景音效的感覺, 由於旅館離港邊不遠, 有時會聽到船鳴汽笛聲, 而旅館後方是鐵道, 會有一般火車和通勤列車經過, 而且軌道離旅館和旁邊的住宅都超近, 每次有火車經過時, 若窗戶開著都是驚天動地的, 雖然這裡火車一般而言不會按喇叭, 但依狀況而言偶爾還是會按, 在這三重影響下, 難得片刻的安寧 (也許是我應該要換旅館!?)...
另外一點抱怨也許比較算是吹毛求疵了, 我發現這裡廣場的停車格都好窄且數量很少. 我開的是一台很小的車 (Chevy Sonic), 可是我每次停進停車格後真的都是剛剛好而已, 離左右兩邊都很近, 很難想像假如我是開一台比較大台的車要怎麼下車...而且這裡廣場尤其是華人餐廳廣場的停車格都很少, 常常晚一點到就找不到停車位了, 而且很多廣場好像還有顧用"警衛", 一旦他發現你車子停在廣場後, 但人卻沒有打算進入任何一家店消費的話, 他會過來跟你談要你把車開走...我在想為何停車格會如此窄小, 我猜應該可能是因為這裡的廣場當年建造的時後沒有好好預估車輛的數目, 或是建築規範裡沒有預留足夠的空間給車輛, 為了能讓更多的人能停車進來並消費, 才把停車位弄得很窄以便增加停車位. 加上這裡的天氣很好, 不需要額外考慮天氣的因素增加車與車之間的距離, 比如說多倫多冬天一旦開始下雪, 雪是會累積到隔天的春天"過後"才會融化, 所以停車格與格之間都會有積雪, 有時雪下得又大又突然, 若是停車格太小車與車之間距離太近的話, 沒法把雪鏟一旁, 可能會連上車都沒辦法, 所以多倫多的停車格會寬得多...不過老實說窄小的停車格也不至於造成太大不便, 我大概是覺得加州人過太爽, 總是要找一些東西挑剔平衡一下心理.
這次出差最大的收穫莫過於去了很多地方旅遊, 為了避免造成讀者有錯誤的印象及負面觀感, 在此聲明我都是只有周末才出去的, 純粹只是因為我行動力很強及待了真的很久, 才會有辦法去那麼多地方....這次出差也是一個難得的經驗, 畢竟現在算是在多倫多定居下來, 不會再像學生時期一樣到處漂泊, 好處是穩定, 但另一方面而言就是很難會再有在不同地方生活的經驗. 以前出國留學的時後很想去加州, 但後來還是去了鳥不生蛋的印第安納州, 能有機會在加州生活一個多月, 某種程度可以算是圓了一個之前未能完成的願望吧. 最後還是回到我前言裡提到的, 加州人的確過得跟我想像中的一樣爽, 天氣好物價便宜(相對加拿大而言)工作機會多薪水高又富有多樣的自然景觀, 只是夏天還是有點太熱了, 希望以後有機會再去北加出差, 我要去優勝美地和死亡谷~~ XD
本系列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