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寫過一篇「這是給誰看的」雜感,雖然意外發現原來除了我自己還是有一些老友們會捧場看我的部落格,但我自己應該還是至少佔了總閱覽數的90%以上。最近回顧舊文時,發現親戚丁小時候,我有寫了好一些育兒相關的雜感,但自從親戚戊出生後,我就很少在寫育兒雜感了,或是更精確地說,我就很少在寫部落格了。
主要原因還是時間與精力的不敷使用,我覺得以我們家庭狀況(兩人都全職工作,無家人奧援,個人特質等因素),一個小孩其實就已經接近我們照顧力的上限了,不難想像兩個小孩會讓我們隨時處於爆表的狀態….這讓我深刻體會到「第一個小孩照書養,第二個小孩當豬養」這句名言的真諦,親戚丁小時候,我們還有餘力去紀錄和反思,親戚戊出來後,每天就只求能生存就好了⋯⋯
同時我們也發現每個人真的都是完全不同的個體,即便兩人是同樣的工廠出產的,親戚丁和親戚戊的個性截然不同,也帶給我們截然不同的問題和挑戰,有時就算是類似的問題,由於不同的環境和時空背景,也無法使用同樣的方式解決。此外即便是同樣的照護者,兩個小朋友的成長環境無論如何都不可能一樣,比如說親戚丁小時候我們有刻意不要讓他看電視,他只有在我們回台灣的時候才會接觸到電視(沒辦法,台灣到處都有電視...),一直到三歲左右才開始讓他看一些電視,親戚戊就不同了,他出生時親戚丁已經不再是小小孩了,所以沒法再限制他看電視,因此無法避免親戚戊很小就在看電視這件事...家裡環境的維持也是一樣,親戚丁小時候我們會依他的年紀選擇適當的玩具給他,也因此比較容易維持家裡的整潔,但親戚戊就無法如此安排了,他們兩人所有玩具都在一起,無法避免他去玩親戚丁的東西,因為親戚丁大很多,所以他會玩拼圖,卡片,積木甚至跳棋,而親戚戊太小根本不懂怎麼玩這些東西,而只是把這些散裝的東西徹底「分散」,結果家裡到處都可以看到這些東西甚至殘骸碎片,亂得不得了,常常看了一肚子火卻也無可奈何,也因為他玩具亂玩,造成兩人爭吵鬥毆不斷。
兩個小孩之間的相處也是很神奇,基本上就是「相愛相殺」不斷循環,早上先起來的那個就會去找另外一個玩,然後互相親親抱抱呵呵笑一陣子後,就會因為一些莫名其妙或是雞毛蒜皮的事情開始互相咆哮追打,制止分開兩人後沒多久,又無預警地跑在一起嘻嘻笑玩樂,然後又會因為一樣無關緊要的原因大打出手,相互追殺,一整天就在重複這個循環,真的很讓人受不了。比較意想不到的是,姊姊明明比弟弟大很多歲,可能個性就是比較柔善,不會真的動手,最後都是變成在哭的那個,有時也是讓人很無言。
在有兩個小孩之前,很難想像生活是怎麼樣,不過原則上是覺得應該不會是兩倍累,但實際情況是非常複雜難以定論。除了相愛相殺的情況外,大的原則上是會照顧小的,尤其是在外面的時候,相愛模式的時候,兩人會玩在一起,大的甚至還會安撫小的,這些情況下1+1是小於2的。有趣(頭痛)的是當只有其中一個在的時候,他們的心境會相對平靜,照顧起來不會很辛苦,但兩人在一起的時候會容易變得憤世嫉俗,要為人世間的一切不公而發聲:「為什麼他可以吃那個?」「為什麼他要拿我的玩具?」「他不應該做這個或做那個」,然後就會引發搶奪械鬥世界大戰,這個時候1+1 就遠大於2了。
照顧小孩真的是件很辛苦的事,雖然心裡一直抱持著「啊,大一點應該就不會這麼辛苦了...」,但實際上只是隨著小孩的長大,從體力上的辛勞(沒法睡覺和一直抱抱)逐漸轉移過渡到心理精神上的操煩和摧殘(應該是會在青春期達到最大值),負擔是永遠存在的,而兩個小孩只是會讓這個過程更加迂迴反覆而難以預料。雖然「走一步算一步」很多時候聽起來有點被動,但也許對育兒來說,能盡力做好當下就已經是最好的期望了吧?